8月25日,首届中国汽车智能网联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由文凤汽车主办、长安汽车协办、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等战略支持,以“颠覆、创新、跨越”为主题,旨在通过各方的分享、互动,推动中国汽车智能网联更好发展。
出席本次论坛的重要嘉宾有国务院参事张元方,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安庆衡;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长黎予生、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学辉、全国工商联新能源汽车分会会长、中海同创集团董事长李金勇、河北霸州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王立华、卡斯达特创始人杨立新、零点集团副总裁李国良、奇点汽车总裁助理董波、汽车与社会杂志社社长周立群以及中国品牌杂志社副社长张超先等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言。
同时,由《中国品牌》杂志社、文凤汽车、国经网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汽车品牌研究中心在论坛上宣布成立。
以下是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学辉的演讲:
张学辉:非常高兴今天下午主办方给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下交流,我是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信息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张学辉,也兼委员会的秘书长。
应该说前面轰轰烈烈的在造车,不管是新能源车,还是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是中国汽车维修服务于检测服务唯一的行业自律组织。作为维修行业协会,我们这个工委会相对来说比较特别,因为在三年前国务院发布了整个维修,意识到整个私家车开始广泛的进入家庭,2亿多台车,涉及到的家庭起码有2亿个。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2亿个家庭安全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国务院在三年前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汽车维修企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文件的基础上,文件当中规定所有的汽车维修企业要在整车上市六个月内把所有的维修技术信息无差别、无歧视的向车主和维修企业,当然对维修企业有授权的4S店,也有独立的维修店全部开放,我们信息工作委员会负责监督,维修技术信息公开,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它对于我们未来新能源车的维护和智能网联的维护是打开了维修服务和服务下沉的通道。
我们要对整个维修行业运营状况和基本的状况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要对于整个维修行业,四十几万家维修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只有信息化的进程标准推进,我们的智能网联汽车,我们的售后服务标准才能快速的推进。
我们最近一直在研究整个汽车维修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这个是非常关键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汽车,到4S店和维修厂去维修的时候会深有感触,选择维修企业和4S店的时候,没有一套很完善的标准,目前我们正在建这种评价体系。
中国汽车维修市场,目前应该说截止到去年年底,在稳固的发展,我们去年的维修牌子和平均的车龄在4.5年左右,而且随着机动车快速的发展,机动车超过200万辆的城市也越来越多,这是我们整个维修企业的现状,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尤其是后装市场可能离不开我们的维修网络。目前我们一类维修企业1.4万多家,2类维修企业7多多家,去年整体的维修台次也在这里。
我们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理解,应该说还是信息的交互,这种信息的交互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甚至包括数据的加工,最后是大数据的整理应用到行业当中去,反馈到生产环节,反馈到销售环节,乃至于服务环节。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标准的智能网联体系架构,如果是作为后装市场,基础信息人车协同和人机协同,车载信息、车载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和售后的服务离不开整个四十几万家维修企业。现在传统的后装市场,很多的智能网联设备都是通过维修企业去安装的,但是在安装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问题。
前装市场我不用说了,刚才两位老师已经把前面整体的市场主机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后方市场我们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一个是个人市场,很多车联网的爱好者或者是发烧友自己安装了网联设备,通过OBD或者其他的装置安装,第二部分是B2B,这个是我们交通运输部做的平台,它是基于北斗和GPS双网状态下,目前在网的客车差不多有480万辆,每15秒钟上传,它是通过提取驾驶行为、行驶的区域。
第三部分是通过维修企业,通过4S店,独立的维修厂和一部分管理公司通过OBD的设备简单的进行安装,这是后方市场。
在整个产业链条当中,尤其是后方市场,我只是分析一下后装市场,应该说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另外,硬件也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同质化的情况非常严重,一些小的软件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去生产一个设备同质化很严重。我记得我的同事拿过来一些设备安装的时候,出差回来以后整个车没有电,不停的找救援公司。应该说整个体系和行业,如果想做后装市场,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智能网联汽车,应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对于远程诊断,包括一些用车的检测、汽车体检、车辆档案和紧急救助都有很好的应用,我们为什么现在在后装市场安装的不是很多,标准不统一,销售的模式不统一,很多都是硬件厂商到各地选择合作伙伴,成本居高。智能网联情况下,维修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展示呢?我们想每一个维修企业差不多至少有一千到三千个这样的客户,我们在调研我们维修企业的时候,每一个维修企业差不多有一千个到三千个保有客户,这些保有客户对他们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做好这部分客户的转化,售后或者是智能网联的安装是很有可能的,增加他们的黏度。
再一个是全面掌握客户的信息,对于信息和大数据方面交通运输部也非常重视,在186号文和146号文里面同时提到了建立档案,全面掌握车辆的维修历史和维修部位,对于整个机动车二次进入市场,对二手车的评估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还有一点有一些车主通过智能网联设备,维修企业可以给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应该说智能网联的普及和推广,为什么我把问题定义为市场的机会,对于维修企业是一个机会,对于智能设备的供应商和平台商也是一个机会。
应该说在智能网联设备上,无论是我们给主机厂做风险管理的顾问,还是所有的汽车维修企业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考虑到风险问题。刚刚安老师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说黑客的问题如何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对这个问题设置了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就是我们把数据分为公数据和私数据,公数据是什么呢?对于这台车辆的基本数据,因为汽车它有一个公共属性,无论是你行驶在公共区域,还是进入二手市场,我们设计一个公数据。
私数据就是跟跟私人有关的信息、电话数据等等,所以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在数据安全上黑客或者是其他的技术,我们也在做相应的准备,这是对智能车联网安全的考虑。
在顶层设计方面,我们行业协会也在做相应的准备,今年有四个标准出台,尤其对于维修企业,整个信息化的标准,我们会做统一的建议标准,要顶层设计标准先行,同时我们对于智能网联的安装和智能网联统一的平台也会做下一个平台,强调跨界的平台进行良性的市场竞争,这是我们整个车信的入口,应该说维修行业协会在企业诚信服务平台和维修技术信息公开,以及信用黑名单的设置都会对行业内,对四十几万家维修企业进行统一的服务和行业自律。
所以说当我们在今年年底把这一系列的标准颁布规范的时候,应该说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硬件企业和生产企业都是一个机会,都需要销售和售后服务,也都需要相应服务的下沉,46万家维修企业覆盖全国的县、乡是非常有效的渠道。所以说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也愿意和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设备的供应商进行共享、共赢乃至于共建,服务于广大的车主用户,谢谢各位。